八年级上册:第24课《愚公移山》教案、教学设计

2024-9-21 19:12| 范文参考网

第24课 《愚公移山》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准确地翻译和积累文言字词。
  2.理清寓言故事的情节,分析人物语言,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
  3.深刻理解“愚公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体会故事的寓意。
  【重点难点】
  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2.深刻理解故事的寓意和“愚公精神”的内涵。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油画欣赏(出示徐悲鸿的油画《愚公移山》)
  2.导入新课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徐悲鸿先生创作的油画《愚公移山》,这幅油画被成功竞拍,请同学们猜一下价格。
  2018年底,这幅油画被湖南广播电视台以2.088亿人民币私洽买下。
  中华上下五千年,寓言故事层出不穷,中华民族是一个被寓言滋养的民族,中国精神里处处闪耀着寓言故事影子。徐悲鸿先生会选择这样一个寓言故事进行创作呢?寓言故事,就是人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人的故事,虽然他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个老人,但是,他的力量、他的精神,却足以与神相媲美,他的精神,也成为了中国精神的一部分。这个寓言故事就是选自《列子·汤问》的《愚公移山》。
  3.旧知回顾:七年级时学的寓言故事,你还记得吗?(《两小儿辩日》《杞人忧天》)
  二、知识简介
  1.文体简介(寓言)
  概念
  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意味。
  特点
  ①篇幅一般比较短小,结构简单,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②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③故事具有虚构性;④常运用拟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结构
  寓体——所述故事;寓意——所托意旨(所给启示)
  2.作者简介
  列子(约前450—约前375),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主张循名责实,清静无为,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3.文体知识
  《列子》是道家的重要典籍,今本八篇(《天瑞》《皇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代表作:《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夸父追日》等。
  三、活动一:诵读寓言
  1.听读课文(播放朗读,注意字音、停顿)
  2.朗读指导
  (1)读准下列加点字注音
  太行(hánɡ)     高万仞(rèn)     冀州(jì)    
  惩(chénɡ)      山北之塞(sè)      迂(yū)  
  豫南(yù)       曾不能(zēnɡ)    魁父(kuí)    
  投诸(zhū)    荷担者(hè)      叩石(kòu)
  箕畚(jī běn)   孀妻(shuāng)    始龀(chèn)   
  河曲(qū)     智叟(sǒu)        穷匮(kuì)   
  亡以应(wú)   一厝朔东(cuò)   雍南(yōnɡ)
  (2)用“/”标注下面句子的停顿。
  方/七百里,高/万仞。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且/焉置土石?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曾不若/孀妻弱子。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朗读展示
  太行[hánɡ]、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本在/冀[jì]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chénɡ]/山北之塞,出入/之迂[yū]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yù]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zēnɡ]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zhū]/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hè]担者/三夫,叩[kòu]石/垦壤,箕畚[jī 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qū]智叟[sǒu]/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zēnɡ]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zēnɡ]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wú]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cuò]朔东,一厝雍[yōnɡ]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四、活动二:译读故事
  小组讨论,疏通文意,翻译词句。
  附全文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集合全家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上了山),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湾上的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便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部。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山岗阻隔了。
  五、总结归纳
  1.通假字
  始一反焉       同“返”,往返。
  汝之不惠       同“慧”,聪明。
  无陇断焉       同“垄”,高地。
  2.词类活用
  吾与汝毕力平险      形容词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名词作动词,用箕畚装土石。
  3.一词多义
  且 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许 杂然相许(赞同)            一百许里(表示约数)
  曾 曾不若(“连……都……”)  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
  固 汝心之固(顽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苦 何苦而不平(愁苦,指担心)  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
  止 笑而止之曰(制止)          止露尻尾(只,仅)
  诚 帝感其诚(诚心)            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确实)
  而 聚室而谋曰(连词,表顺承)  而山不加增(连词,表转折,“却”“但是”)
  其 其妻献疑曰(代词,他的)    其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
  焉 且焉置土石(哪里)          始一反焉(语气词,不译)
  以 以君之力(介词,凭借)      河曲智叟亡以应(连词,来)
  之 跳往助之(代词,指代他们)  汝心之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操蛇之神(结构助词,的)    
  4.古今异义
  例句
  古义
  今义
  方七百里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方向,方面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曾经
  何苦而不平
  愁什么,担心什么
  何必自寻苦恼,用反问语气表示不值得
  惩山北之塞
  苦于
  处罚;警戒
  北山愚公长息曰
  叹息
  休息、气息
  达于汉阴
  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不见阳光或偶见阳光的天气
  六、布置作业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识记重点词句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翻译词句
  年且九十(将近)                惩山北之塞(苦于)
  吾与汝毕力平险(险峻的大山)    杂然相许(赞同)
  荷担者三夫(肩负,扛)          始一反焉(同“返”,往返)
  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一厝朔东(放置,安放)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2.背诵课文
  二、活动一:讲一则故事
  1.任务:根据下面的图片,结合课文内容,讲一讲《愚公移山》的故事,试着讲出故事的波澜。
  示例:
  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出入很不方便,他决心把山移掉,在妻子的“献疑”中,一家人达成了移山的共识。在愚公的带领下,全家人开始艰苦的移山之路。河曲的智叟赶来嘲笑愚公,但他不为所动。在他的坚持不懈下,终于感动了天帝,天帝命大力神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
  2.愚公移山的原因、目标、结果分别是什么?请用原句回答。
  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目标: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结果: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三、活动二:识一位老人
  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竟完成了移山这样的壮举,真的是不简单啊。
  1.感受移山之“难”
  愚公移山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请找出来。
  明确:
  方七百里,高万仞——山高。
  年且九十——年迈。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人少。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器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路远。
  2.探究愚公之“愚”
  这些艰难险阻没有使愚公退缩,反而成就了中国文化中一个光辉的存在。那么愚公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请仿照示例,进行品析:
  示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原文),一个“遂”字(品析词语),写出了愚公敢想敢做的英雄气概(提炼品质)。
  预设:
  ✭一个决定
  原文:“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改文:“聚室而令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从之。”
  从“室”中读到了愚公的担当和舍小家为大家,造福后世百姓的情怀。
  从“谋”中到读到了愚公的深思熟虑、周详谋划。
  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读到了愚公的目标明确,意志坚定。
  从“可乎”中读到了愚公的开诚相见,善听意见。
  ✭两种态度
  愚公在移山的过程中,周围人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支持:
  “杂然相许”:移山得到了家里人的支持。
  “跳往助之”:得到了村里人的支持。
  反对:
  (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揣摩愚公妻子说话时的内心感受。请用“先生啊,您           。”表达。
  示例:先生啊,您已经90了,您剩余的时间和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丘都挖不完,您又能把太行、王屋这样的大山怎么样啊?再说,移山挖的土和石头这么多,往哪里放啊?
  明确:妻子的态度是“献疑”,其实是关心与担忧,是充满温情的。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揣摩智叟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请用“愚公啊,愚公,你真是太笨了,你看你   ”句式说话。
  示例:愚公啊,愚公,你真是太笨了,你看你残年余力,连山上的一根草都损坏不了啊,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简直是痴人说梦。
  明确:智叟对愚公的“笑而止之”,其实是不敬、鄙视甚至是讥笑、嘲笑。(从哪里读出来的?对愚公的称呼上:君与汝)
  原文: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改文:汝之不惠,甚矣!曾不能损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明确:用倒装句以及“以残年余力”和“毁”表现出智叟对愚公的鄙视、挖苦。
  ✭一场辩论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智叟和愚公看问题的角度有何不同?
  用“智叟              ,愚公                 ”的句式对比着回答。
  智叟看到的是残年余力移两山,愚公看到的是团队力量无穷匮,山不增。
  ——一个目光短浅,一个目光长远。
  智叟以为愚公移山只为自己享受,愚公却是为父老乡亲,出入不迂。
  ——一个是自私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个有造福万民的情怀。
  智叟认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愚公却相信群体力量生生不息。
  ——一个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一个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智叟面对移山是畏惧躲避,愚公却是乐观面对,信念坚定。
  ——一个乐观面对,一个嘲讽回避。
  ✭两个名字
  作者对愚公持什么态度呢?你能从“愚公”“智叟”的命名中窥见秘密吗?
  明确:
  公,在古代是一种尊称;叟,就是老头子的意思。
  一公,一叟,暗含着作者鲜明的态度:那些看上去聪明的人,如智叟,却是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愚者;那些看上去愚蠢的人,如愚公,却是脚踏实地的智者。愚公是大智若愚,智叟是愚不可及。
  小结:
  愚公:目标坚定,无所畏惧,目光长远,大智若愚。
  智叟:自私自利,畏惧躲避,目光短浅,愚不可及。
  作者塑造愚公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四、活动三:悟一种精神
  1.一解“愚公精神”
  你认为促使天帝伸出援手的关键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帝感其诚。
  庄子说:精诚之至,金石为开,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诚,原来指的是愚公精神。文章学到这里,请你用这样的句式表达:
  愚公精神就是                 ;
  愚公精神就是                 。
  明确:
  愚公精神就是目标高远有情怀;
  愚公精神就是大智若愚有担当。
  愚公精神就是面对困难无所惧;
  愚公精神就是他人质疑不退缩。
  毛主席1945年6月1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闭幕词,就是以“愚公移山”为题目的。他鼓励全国人民,学习愚公移山精神,坚持不懈,搬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两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
  2.二解“愚公精神”
  作者或者说《列子》一书,想表达的呢?让我们走进原著,看看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在原著中处于什么地位。在《列子·汤问》中,作者先列举了许许多多的事物,来论证大和小的问题。然后是愚公移山的故事,然后是夸父逐日的故事。
  汤又问:“物有巨细乎?有修短乎?有同异乎?”……吾何以识其巨细?何以识其修短?何以识其同异哉?”
  ……
  愚公移山的故事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1)请找出愚公移山和夸父逐日故事不同,完成下表。
  人物
  行为
  身体
  方式
  结果
  愚公
  移山
  衰朽
  叩石垦壤,算奋运于渤海之尾
  成功
  夸父
  逐日
  强壮
  自不量力,日夜不停,与日逐走
  失败
  (2)《列子》想通过愚公移山和夸父逐日的并置和对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明确:
  无论面对多么大的困难,只要一点一点地去做,大困难就会变成小困难,大和小之间的力量对比,就会悄悄发生改变。
  愚公移山告诉我们,面对移山这样的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除了坚持不懈的努力,更要保持不急不躁、不紧不慢的心态,一点一点地去做,也许,大和小之间力量的对比,就会慢慢改变。
  愚公精神
  不急不躁 不紧不慢 以弱胜强 以小胜大
  愚公移山的故事,其实体现了道家的一些基本思想——
  柔弱胜刚强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3.三解“愚公精神”
  你是如何看待故事的神话结尾的?
  明确:
  以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在中国民族的智慧里,人的努力,不仅可以改变自然环境,而且可以改变神的意志。在神的面前,我们并非如宗教教徒一样匍匐在地、顶礼膜拜,而是能够和神沟通甚至商量,甚至反抗神的意志。
  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和愚公移山,我们能够鲜明地感觉到先民对自然的征服愿望、对命运的反抗。
  愚公精神——人定胜天。
  愚公移山,是一个带有神话性质的寓言故事,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
  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4.传承“愚公精神”
  (1)岁月已然千年万年,在华夏儿女的心中,愚公精神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此时此刻,你想到了新时代哪些“愚公”?
  “当代愚公”袁隆平——矢志不渝,培育超级水稻。
  “当代愚公”屠呦呦——顽强攻坚,提取抗疟青蒿。
  “当代愚公”黄大发——用30多年光阴,为老百姓修了一条生命渠。
  “愚公支书”王光国——用6年时间,带领百姓,凿出了一条幸福路。
  (2)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会如何传承“愚公精神”?
  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树立理想、勇毅前行……
  5.聆听“愚公精神”
  听歌曲《愚公移山》,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句歌词是什么?
  六、课堂总结
  《愚公移山》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它帮我们打开了智慧之门,给了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也启迪了我们对人生的思考。这样的精神已经不仅仅是愚公精神,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为了长远的利益,坚决不畏难,不落后,不放弃。这位可爱可敬的老翁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精神图腾。
  在这世上,能被打败的,是短浅的目光;
  在这世上,不能被打败的,是恒久的信念。
  你若坚强,谁也不能将你压垮;
  你若前行,谁也不能将你阻拦。
  有一种信念,叫坚韧不拔,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有一种精神,叫百折不挠,同心协力,愚公移山!
  七、课后作业
  从下面两个场景中任选其一,以课文相关内容为基础,发挥想象,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断。
  1.愚公一家和邻家“小儿”移山
  2.愚公和智叟辩论。
来自:综合网络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 fanwencankao.com 手机版 范文参考网 ( ICP备2024047168号 )

Email:fanwencankao@163.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