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勤观察 科学家发现,人类大脑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部分是专司观察的,可见观察是我们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社会生活是一个真正的大百科全书,它无限繁复,有无数的现象值得我们关注。花朵怎样开放,又怎样凋零;太阳怎样升起,又怎样落下;河水过去清澈见底,如今却浑浊不堪;父母对子女有大海一样的深情,子女对父母的感情却往往要浅得多;20年前我国吃、穿、用、住、行似乎什么都缺乏,20年后市场上又似乎什么都不好卖,等等。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研究。对读书人来说,书本中的生活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书本是对社会生活的记录和解释。有些记录是全面的,有些却是片面的;有些解释是正确的或基本正确的,有些却是不尽正确甚至完全错误的。这样一些社会生活内容当然也应该纳入我们的视野。 要勤观察就要热爱生活,关注人生,关心国家和人民。眼睛只看着自己的人不会对社会生活有真正的兴趣,因此不容易发现社会生活中许多令人深思的现象。 二、勤记录 很多作家和学者都说:“读书人记东西,主要的不是靠大脑,而是靠一支笔。”这话有一定道理。读书人要记忆的东西太多,仅凭记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习惯于用笔记本、卡片、电脑,勤做记录。 我们要勤做观察笔记,不管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不管是非专业领域的现象还是专业领域的现象,我们都要勤观察,勤记录。 我们还要勤作读书笔记。每一页书都有空白的地方,那不是留着好看的,是供我们读者写札记、做批注用的。如果问题很复杂,书上写不了,还要另外做读书笔记。我们读读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读读夏承焘先生的《学词日记》就会发现,他们的很多论文都是在读书笔记的基础上写成的,有一些甚至就是读书笔记。 电脑是一种非常方便的工具,具有存储量大,调用资料方便,文字图表均可处理等许多优点。我们要学会使用电脑,让它为我们的读书写作和科研工作服务。 三、勤思考 我们的大脑不是堆积杂物的仓库,而是一个具有无限创造力的奇妙无比的东西。当我们通过观察和记录获得了一定的材料之后,要经常分析研究这些材料,形成观察——记录——分析——再观察——再记录——再分析的良性循环。 比方我们观察并记录了花朵开放与凋零的情况,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由于出现暖冬,2002年春天,武汉、北京和日本的樱花全都提前1~2周开放。对生物学特别是植物学感兴趣的,就要分析暖冬或者全球变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对历史感兴趣的,就要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人对待日本国花樱花的态度和心情;对民族学感兴趣的,就会研究日本人和中国人对骤然开放又旋即凋零的樱花的相同和不同反应;对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感兴趣的,则会研究为什么“男人悲秋,女人伤春”之类的问题,等等。 思考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三种:一是发现事物的相同相似点;二是发现事物不同甚至相反之处;三是研究客观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要而言之,无非是发现客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发生这种内在联系的规律。 总之,只要我们勤观察,勤记录,勤思考,我们就会充分占有材料,为写作作好准备工作,并且会不断发现社会需求,不断激发创作灵感,因此就会有不竭的创作动力,有写不完的文章,做不完的研究课题。 第三节:写作的步骤 不管写什么内容、什么形式的文章,都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但是创造并非没有规律可循。在我们动笔写作文章之前,先了解一下写作的步骤,对我们用较少的时间写出较好的文章,少走弯路,是有一定意义的。 一、确定选题 写作的选题大概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主选题,好比体操选手的“自选动作”;另一类是奉命选题,好比体操选手的“规定动作”。自主选题。当我们为写作积累了一定的材料,有了一定的感触,发现了一定的问题,我们就会产生写作的冲动。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有才能,并且得到别人的承认,所以“表现欲”是人类正常的欲望,很多人就是这样走上写作的道路而成名成家的。 自主选题要注意的问题是不要无病呻吟,不要为写文章而写文章。文章总得有点积极意义,总得要为社会多少解决点问题。无病呻吟、低级趣味、黄色淫秽、政治反动的选题,当然是不能做的。 奉命选题。比如老师布置题目,学生来作文,这种情况只有在学校才能见到,这是一种误解。社会上大多数读书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和我们一样做“规定动作”。2002年全国人大、全国政协闭幕以后,中国社科院发了一个通知,要求该院研究人员多研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来的议案,这就是做“规定动作”。代表、委员提出的问题,都是我们国家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我们不首先研究这些课题,当然不对。做科研工作是这样,做日常管理工作也是这样。如果我们做办公室的工作,就会常常“办文”,我们写的文章,全是“规定动作”。管理国家,一靠法律,二靠行政,行政机关不“办文”,国家管理就会出问题。 读书期间做点“规定动作”,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对培养更广泛的写作兴趣和训练应变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是有利的。 二、选择角度 不管是自主选题还是奉命选题,我们最开始只能确定一个大体的写作内容,划定一个讨论问题的范围。至于具体写什么内容,从哪个角度切入,那也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大题小作”比较困难,“小题大做”比较容易。 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写祥林嫂一生的故事,只写了祥林嫂的死、一到鲁镇、被卖贺家坳、再到鲁镇四个片断;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也只写了项羽一生中的几个主要片断。鲁迅选择的角度是祥林嫂“想做奴隶而不可得”,司马迁选择的角度是项羽是个有缺陷的英雄,这样的角度是选得比较好的。 写文章总得表达点新东西,不管是新观点,还是新材料,还是新方法,动手写文章前,先要分析一下:我的文章主要“新”在哪?然后以此为基础,构思写作。 |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