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天窗 ▶教学目标 1.认识“慰、藉、瞥”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读懂“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学习本课生字,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如,“鹰—莺”“蝙—偏”。本课词汇丰富,可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引导阅读的方式教学:先让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接着细读课文并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然后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一句理解课文,最后结合全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家时的失落,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找回了失去的快乐。 3.表达运用 运用读写结合的策略,学习课文后,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写感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慰、藉、瞥”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天窗图片。 (2)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3)了解课文题目。 师板书课题:天窗;指名读课题。 (4)设置疑问。 师引导:看到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吗?(示例:什么是天窗?) 2.生快速浏览课文,弄清楚什么是天窗。 (1)师引导:究竟什么是天窗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 (2)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找出相关语句。 (3)示例: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相机板书:一个小方洞) (4)师小结: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想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天窗的魅力。 【设计意图】利用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与作者对话,学会质疑的方法,产生阅读的兴趣。 板块二 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同桌互读课文,相互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字音或词语。 (2)师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2.检查字词预习。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2)师指名认读,相机引导生说说是用怎样的方法记住字形的。 (3)形近字识记示例:慰(安慰)蔚(蔚蓝)藉(慰藉)籍(书籍)瞥(瞥一眼)憋(憋气) (4)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指导“鹰、霸”2个字的书写。鹰:注意是半包围结构。霸:上短下长,注意雨字头的写法。(课件出示“鹰、霸”的书写笔顺) (5)课件出示本课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写字时,引导学生分析结构相同的字在写法上的异同点,然后逐步帮助学生养成分析字形、归类书写的习惯。正确书写汉字的基础是理解汉字的意思。 板块三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1)师引导:快速默读课文,想想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概括。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生交流。(相机课件出示: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2.大声朗读全文,读通、读顺课文。 3.学习第1~3自然段。 (1)师引导:请大家小声读第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 (2)指名交流。师引导生联系课文中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3)根据生的交流,出示相关语句。 (4)师:漆黑的屋子里有了天窗,有了亮光,天窗就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读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句段和感受情境,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也留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结合经历,释“慰藉” 1.导入新课。 (1)师导入:同学们喜欢玩吗?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想象也是孩子们特有的优势,即使一个小小的天窗,也会成为孩子们的一个好玩的世界。这就是著名作家茅盾在《天窗》一文中告诉我们的信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天窗》。 (2)熟读课题。(板书:天窗) 2.整体感知。 (1)师引导: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师指名交流,相机课件出示: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①师指名读句子。 ②师引导理解“慰藉”:谁能给“慰藉”找个近义词? ③预设:安慰。 ④生齐读。(相机板书:唯一的慰藉)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话语,既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快速带领学生走进五彩缤纷的课堂。紧接着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慰藉”。 板块二 反复朗读,悟“慰藉” 1.再读课文,圈画感受最深的词、句、段。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l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l圈画出文中相关的词、句、段,在空白处适当标注。 (2)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师巡视指导。 (3)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提示:结合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来理解) 2.全班交流。(重点引导以下句段的交流) (1)交流句段一,指名朗读,理解文中孩子们的心情。(出示课件) ①师指名读,相机引导:“这时候”是什么时候?(预设:夏天阵雨来了时) ②师引导: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③示例: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玩耍和嬉戏,天窗便成了唯一的自我安慰。 ④师引导理解:此刻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能不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在什么时候也有过这样的心情? ⑤生自由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 a.“到屋里来啊!”这句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预设:命令、不可违抗)师指名读。(板书:进屋) b.“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此时孩子们的心情怎样?(预设:无奈)师指名读。(板书:被逼) ⑥师小结: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的心灵带来抚慰,因此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交流句段二,指名朗读。(出示课件) ①生自由朗读。师引导:通过刚才的比较朗读,你发现了什么? ②示例:课文中的语言更生动形象。 ③仿写练习。 a.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学习作者在这篇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模仿“想象”。 课件出示; 请运用拟人或比喻的手法将句子写具体: 这雨,像泼,像倒,从屋顶直泻下来;这风,用力地撕扯着大地;这雷,一声怒吼,震耳欲聋;这电,带子似的飞速一瞥。 b.生自由仿写。师巡视指导。 c.师指名交流,相机出示范例。 ④生齐读。师引导:“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⑤师指名交流。(示例: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 ⑥引导想象。 a.师引导:同学们,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透过小小的玻璃,你还可能看到什么? b.示例:红叶……(相机指导朗读,想象着风、雨、雷、电威力巨大无比的状况进行朗读) 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1)引导思考: ①为什么要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②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预设:天窗给了孩子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板书:神奇) ③“无”“有”“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2)示例:孩子们是善于想象的,想象出的东西比现实看到的更丰富。句中的“有”与“实”指的就是想象出来的事物。孩子们的想象既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又可以自由联想,自由组合,天马行空,所以就会更“真切、阔达、复杂、确实”了。 (3)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在学生理解课文时,引导他们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感悟、品味,突破了课文中的重难点,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板块三 拓展交流,谈“慰藉” 1.拓展交流。 (1)师引导:同学们,在你们失落和无奈的时候,什么事是你的慰藉呢?请大家分成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 (2)生小组讨论后师指名交流。 示例: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什么小玩具…… 2.小练笔。 师:大家也来像作者这样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为自己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3.课后阅读茅盾先生的其他作品。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上,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这一板块,鼓励学生把教材与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真正落实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这样,语言得以运用,情感得以表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完美统一。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抓住关键词语,走进“天窗”。 教学《天窗》时我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抓住关键词语“慰藉”与“神奇”走进“天窗”。“夏天阵雨来了时”“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小小的天窗又是神奇的,因为它能让活泼会想的孩子从“无”中看到“有”,从“虚”中看到“实”。 2.聚焦重点句段,反复诵读体味。 体味文末的“无”和“有”,“虚”和“实”,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能够从文段中发现写作的奥秘,掌握写作的金钥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引导学生尝试抓住课文的“留白处”,提供写作契机给学生,让他们试着写一写“这雨像……这电像……”。学生发挥了想象,也体会到了文中的“无”“有”“虚”“实”。 3.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寻找灵感。 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除了风雨雷电之外,你还可能看到什么?“孩子可能看到两片红叶,可能看到明丽的亮光,可能看到……”在大家的种种“可能”中,他们的思路被慢慢打开了,“世界”进入他们的眼中。 类文链接小天窗,大世界。要让学生从小小的天窗,看到这个大大的世界,想象力很重要。今天,在课堂上,学生们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相信在未来,学生们一定能够乘着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世界中遨游。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