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为提升民政系统法治建设水平,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大局,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目标,聚焦法治素养提升和普法实效性增强,健全普法责任制,推动民政法治宣传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工作重点 (一)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 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必学内容,全年开展专题学习不少于4次,举办普法骨干培训班2期。推动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社区,通过案例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强化理论转化实践能力。 (二)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 制定民政领域普法责任清单,明确职责分工: 民生保障领域:重点普及社会救助、儿童福利、残疾人权益保障等法规,提升基本民生服务法治化水平。 基层治理领域:宣传社会组织管理、慈善事业促进等法规,助力基层治理创新。 社会服务领域:强化婚姻登记、养老服务、殡葬改革等法规宣传,优化基本社会服务效能。 专项管理领域:加强行政区划、地名管理等法规宣贯,规范行政决策流程。 (三)强化行政法律法规学习 宪法与民法典:将宪法宣传融入“12・4”国家宪法日系列活动,开展民法典专题培训3场,重点解读婚姻家庭、遗产继承等民生条款。 国家安全与行政法:结合“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组织《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等法规学习,强化风险防控意识。 执法规范:围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程序法,开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专题培训,确保执法全程普法。 (四)推进党内法规教育常态化 将党章、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纳入党员教育体系,全年组织廉政专题学习2次,推动党纪学习与依法行政有机结合,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三、学习形式 (一)领导干部带头学法 党组中心组每月学法不少于4学时,全年专题学法2次,举办法治讲座1期。 将民政业务法规纳入干部培训必修内容,新入职人员岗前法治培训覆盖率100%。 (二)多元普法宣传矩阵 专题宣传日:结合“3・19社工日”“9・5慈善日”等节点,开展法规宣讲、案例展览等线下活动。 执法过程普法:在执法、信访、调解中嵌入普法环节,发布典型案例4期,以案释法提升群众法治认知。 基层普法联动:推进“法律七进”活动,组织法律顾问、志愿者进社区、校园、企业宣讲不少于6场。 新媒体赋能:依托政务新媒体、学习强国等平台,开设“民政法治微课堂”,制作普法短视频12期。 (三)强化法治文化阵地 利用服务窗口、社区宣传栏等载体滚动播放法治标语,更新普法展板20处。 建设线上“法治云展厅”,集成法规查询、在线答疑功能,提升服务便捷性。 四、工作要求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法治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牵头督办,将普法成效纳入科室年度考核。 注重实效创新:结合民政业务特点,探索“普法+服务”模式,推广“法治积分”“模拟法庭”等互动形式。 严格考核评估:每季度检查普法责任清单落实情况,年底开展学法用法成效测评,资料归档备查。 通过系统性、精准化的普法实践,推动民政法治建设提质增效,为服务民生保障和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法治支撑。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