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荣幸能在此次会议上,向各位汇报我单位关于2025年安全生产三年治本攻坚行动的阶段性工作进展及未来工作规划。首先,我谨代表XX单位,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们安全生产工作的各位领导、各界同仁,致以衷心的感谢!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须臾不可放松。2025年,是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三年治本攻坚行动的关键之年,也是我们XX单位安全管理水平跃升的攻坚之年。过去一年,我们紧紧围绕上级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系统提升”的原则,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传统风险与新型风险交织叠加,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依然存在,安全管理水平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仍有提升空间。 因此,在2025年,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三年治本攻坚行动,从根本上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单位高质量发展筑牢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 一、直面挑战,锚定“治本攻坚”新目标 (一)形势再研判:认清安全管理深层次矛盾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首先对当前安全生产形势进行了再研判、再分析,深刻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传统安全风险依然突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依然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随着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新型风险不断涌现,智能化设备的安全风险、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生产工艺复杂性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日益凸显。此外,安全管理模式的滞后性也日益成为制约安全生产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传统经验式、粗放式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安全生产的需要,亟需向系统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转型升级。 (二)目标再聚焦:确立“本质安全”新高度 基于对形势的深刻研判,我们进一步聚焦“治本攻坚”的核心要义,确立了2025年安全生产工作的新目标,即:实现从“事后”向“事前”的战略转变,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模式升级,最终达到“本质安全”的更高境界。“本质安全”不仅仅是指设备设施的物理安全,更涵盖了人的安全意识、管理体系的健全完善、安全文化的深入人心等多方面内涵,是更高层次、更可持续的安全状态。 二、创新驱动,构建“立体化”治本攻坚体系 为实现上述目标,坚持创新驱动,构建“立体化”的治本攻坚体系,力求在风险防控、隐患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一)风险防控再升级:打造“智能感知+精准预警”新模式 一是构建“全息感知”风险监测网络。大力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构建覆盖生产全过程、全要素的“全息感知”风险监测网络。通过传感器、智能摄像头、无人机、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实时采集生产现场的安全数据,实现对环境风险、设备风险、人员行为风险的全面感知和动态监控。 二是建立“智能预警”风险研判平台。依托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智能预警”风险研判平台,对海量安全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智能分析,精准识别高风险区域、高风险环节、高风险人群,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超前预警、精准预警、动态预警,变“被动”为“主动”。 (二)隐患治理再深化:推行“清单化管理+闭环式整改”新机制 一是实施“隐患清单”精准管理。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推行“隐患清单”精准管理。针对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隐患,制定“责任清单”、“措施清单”、“时限清单”,确保隐患排查到位、责任落实到人、整改措施有效。引入“风险分级管控”理念,对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重点整治。 二是构建“闭环整改”责任体系。强化隐患整改的闭环管理,建立“排查—评估—整改—验收—复查”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确保隐患得到彻底根除。实行“隐患整改责任追溯制”,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的,严肃追究责任,形成隐患治理的强大倒逼机制。 (三)能力提升再聚焦:打造“全员参与+专业精进”新格局 一是构建“全员安全责任制”体系。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层负责、人人有责”的全员安全责任制体系,明确各层级、各岗位、各人员的安全责任,打通安全责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强化“班组安全建设”,充分发挥班组在安全生产中的“前沿阵地”作用,提升基层安全管理水平。 二是实施“安全技能提升工程”。聚焦提升员工安全技能和专业素养,实施“安全技能提升工程”。创新培训方式,开展“情景模拟式”、“实操演练式”、“案例分析式”培训,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高危行业、特种作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持证上岗管理,提升专业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