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XX党组织在市委和上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强化政治功能为统领,以提升组织力为关键,聚焦主责主业,创新思路方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机关高效能治理,为推动机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贡献了中流砥柱力量,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铸牢理论之基,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 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着力破解理论学习“入脑入心”难题,创新打造“三微一体”学习法,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革故鼎新,학습模式,创新打造“三微一体”学习法,将“集中灌输”变为“精准滴灌”,有效提升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微课堂”深学细悟,打造理论学习“加油站”。打破传统“单向填鸭”式教学模式,每周固定开展“半小时微课堂”,采取“主题领学+互动研讨”相结合的方式,突出“短、平、快”特点,内容紧扣时事热点和工作重点,引导党员干部在“碎片化”时间进行“精深化”学习。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52期,党员参与率达98.7%。 ——“微沙龙”集思广益,搭建思想碰撞“交流场”。聚焦基层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每月举办“问题微沙龙”,邀请专家学者、基层一线工作者等“把脉问诊”,群策群力,凝聚智慧。通过“头脑风暴”式研讨,形成破解难题的方案对策16项,其中3项得到市委充分肯定并采纳推广,有效提升了党组织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 ——“微实践”知行合一,架起理论联系实际“连心桥”。创新建立“理论+实践”双向检验机制,将理论学习成效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制定《党员理论学习实效评估标准》,通过“线上答题+实践运用+创新应用”三维评价,量化学习成果,检验学习成效,引导党员干部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真正使理论学习“入脑入心、见行见效”。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微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难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例如老旧小区改造、行政审批流程再造等,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二、激发组织活力,以强基固本夯实堡垒 坚持大抓基层、固本强基,着力破解基层党建“千篇一律”难题,深入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一科一品”精耕细作,打造特色党建“新样板”。改变“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传统模式,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科室、岗位特点,量身定制“党建套餐”,实施“一科一品”党建品牌创建计划,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例如,法规科党小组聚力打造“红色法律诊所”,常态化开展“送法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活动,为群众提供精准化、专业化的政策法律咨询服务;规划科党小组创新开展“规划进社区”系列活动,变“文件下发”为“上门解读”,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居民解读城市发展蓝图,有效提升了群众对规划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1+N”开放融合,构建区域党建“共同体”。打破“单打独斗、自我循环”的“围墙思维”,创新构建“1+N”区域化党建联盟,以机关党建为引领,与街道、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建立共建机制,整合区域党建资源,凝聚区域党建合力。常态化开展“党建联建、资源共享、难题共破、发展共促”系列活动,联合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项目,协同解决跨部门、跨领域基层治理难题,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促共赢。例如,与高新区企业共建“数字赋能党建实验室”,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联合开发的“智慧社区”平台已在全市5个街道试点运行,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党员积分制”精细管理,激发争先创优“新动能”。创新推出“党员积分制”管理模式,建立党员日常行为“积分账户”,引导党员争当先锋、争做表率。围绕“政治表现、业务能力、创新贡献、志愿服务”四大维度,细化积分项目和评分标准,确保积分“评有所依、考有所据”。实行“动态化、常态化”积分管理,每季度进行一次积分评定,年终评选“五星党员”,并将积分结果与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等挂钩,充分激发了党员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党员积分制”实施以来,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时长同比增长41.2%,党员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热情持续高涨。 三、淬炼过硬作风,以纪律屏障护航发展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驰而不息正风肃纪,着力破解作风建设“时紧时松”难题,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以过硬作风保障政令畅通、提升治理效能。 ——“清单化”压实责任,构建高效执行“责任链”。改变“一阵风”式的“运动式整治”方式,建立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严格落实“13710”督办制度,倒逼责任落实、提升工作效率,并通过“阳光政务”平台向社会公开办理进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创新建立“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三清单制度,将“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什么时间干成”等要素细化明确到人,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有效提升了机关执行力、落实力。 ——“立体式”接受监督,织密作风建设“监督网”。聚焦“怕、慢、假、庸、散”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常态化开展“四风”问题专项整治,持续释放正风肃纪强烈信号。创新设立“作风监督岗”,聘请党员代表、群众代表担任“作风监督员”,零距离监督机关作风。定期组织“局长开放日”活动,邀请群众代表走进机关,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让“机关作风”在“阳光”下运行。在全局深入推行“减负增效”行动,精简会议、精简文件、精简检查,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让党员干部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大幅减少“材料痕迹”考核,增加“实地调研+群众评价”权重,坚决破除“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形式主义,让“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蔚然成风。 ——“刚柔并济”强化约束,筑牢拒腐防变“防火墙”。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将“严管厚爱”贯穿于作风建设全过程。强化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党规,编印《机关党员干部行为规范》,明确“十个严禁”,划出不可触碰的纪律红线。创新建立“廉政风险预警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关键岗位、重点环节进行廉政风险排查,设置风险预警点,实现监督“可视化、智能化、精准化”,有效提升了廉政风险防控能力。坚持“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对违纪违规行为严肃查处、绝不姑息。今年以来,共查处作风问题5起,通报批评3人,有效形成了强大震慑,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