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安全生产专题学习研讨会,目的是深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破解企业发展中的安全难题,确保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下面,我就安全生产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大家分享交流。 一、以辩证思维看待安全生产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安全与发展,看似对立,实则统一。在企业实践中,常有"重发展轻安全"或"重安全轻发展"的倾向,这种割裂对立的思维方式,既不符合辩证法,也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一)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安全生产是一切工作的底线,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回顾企业发展史,那些重大安全事故,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还导致企业声誉受损、市场份额下降,甚至引发经营危机。例如2024年我们集团发生的两起设备故障事件,虽未导致人员伤亡,但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700万元,间接影响更是难以估量。这些案例无不说明:没有安全,就没有稳定的生产环境;没有安全,企业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发展是安全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企业只有不断发展,才能持续投入资金更新老旧设备、改善作业环境、引进安全技术,提高本质安全水平。我们要认识到,许多安全隐患的存在,恰恰是因为技术、管理、装备落后所致。例如,我们企业第三车间仍在使用服役15年的设备,不仅效率低下,也存在较大安全风险。而通过近两年实施的智能化改造项目,已使相关生产线的安全事故率下降了62%,这充分证明了发展对安全的支撑作用。 (三)安全与发展的辩证统一需要系统思维 安全与发展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如何实现统筹兼顾的命题。我们需要跳出"先发展后安全"或"先安全后发展"的线性思维,用系统思维看待二者关系: 一是将安全融入发展战略。在制定"十五五"规划时,我们将安全作为关键指标纳入考核体系,确保每个发展项目都同步规划安全措施。 二是将发展成果用于安全投入。去年,我们将利润的7.6%专项用于安全改造和提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三是以科技创新促进安全与发展双赢。我们的"5G+工业互联网"项目,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18%,也实现了危险区域的无人化作业,显著降低了安全风险。 二、正确认识当前安全生产形势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安全生产也面临新形势新要求。 (一)安全生产的成就与挑战并存 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向好,重特大事故明显减少。但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安全生产基础仍然薄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一是安全发展理念尚未深入人心。部分基层单位仍存在"重业绩轻安全"的倾向,安全投入被视为成本而非价值创造。 二是安全管理存在形式主义问题。一些单位安全检查流于形式,文件多、会议多、检查多,但实质性解决问题少,导致"安全疲劳"现象普遍存在。 三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不够健全。特别是在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安全管理模式难以应对新型安全风险。 (二)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的新特点 一是风险因素更加复杂多变。随着企业业务向全球拓展,我们面临的不仅有传统安全风险,还有地缘政治、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多元风险,安全生产的不确定性增加。 二是安全生产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更加紧密。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与传统安全生产日益交织,风险边界逐渐模糊,对安全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公众对安全生产的期望值不断提高。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和权利意识增强,公众对安全生产的容忍度降低,舆论监督更加严格,企业安全责任更加凸显。 三、构建科学高效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需要创新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一)强化系统性安全治理 一是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责任体系。改变过去安全工作主要依靠安全部门的局面,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特别是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安全责任具体化、精细化。 二是推行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厘清各层级、各岗位安全职责,细化为可操作、可考核的具体事项,确保责任不悬空、不越位、不缺位。 三是构建闭环管理机制。对发现的问题隐患,做到"定人、定责、定时",确保整改到位。例如,我们通过"问题反馈—责任分解—整改实施—验收评估—持续改进"的闭环流程,2024年共解决安全隐患896项,有效防范了事故发生。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