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口子要小,立意要新 经验材料的价值与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题的选定。主题选得好,经验材料便能脱颖而出,反之则可能流于平庸。在主题选定环节,需着重把握以下关键要点。 选题:精准聚焦,以小见大。选题是经验材料写作的起始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选题时,务必摒弃贪大求全、面面俱到的错误观念。若选题范围过大,试图涵盖工作的方方面面,往往会导致内容繁杂却缺乏深度,什么都想阐述,最终却什么都无法透彻说明。与之相反,若将选题的口子收窄,集中精力聚焦于某一特定方面的经验展开写作,不仅能够将该方面的内容写得丰富详实、生动形象,更能达成 “小中见大” 的效果。例如,在总结单位的管理经验时,若不是泛泛而谈整个管理体系,而是选取 “基层团队的日常沟通优化策略” 这一具体且细微的切入点,通过深入剖析沟通流程、方法以及实际效果,能为其他团队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经验借鉴,从微观层面映射出整体管理的重要环节。 立意:推陈出新,挖掘深度。经验材料能否出彩,立意是否新颖独到起着决定性作用。“出新” 并非是脱离实际、单纯为了博眼球而进行的哗众取宠之举,而是要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深度挖掘与提炼,努力探寻他人尚未察觉的闪光点,紧紧抓住那些在工作中普遍存在却一直未能妥善解决的问题,或是针对众人都期望开展却因不知方法而停滞的事项,进行经验总结与分享。这样提炼出的经验才具有真正的价值与意义。以总结抓典型工作的经验为例,倘若选题方向设定为常规的 “如何宣传典型”,由于这一角度较为常见,很难写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内容。但倘若转换视角,从 “怎样保障先进典型获得合理回报,避免先进典型吃亏” 这一全新角度进行总结,便能打破常规思路,赋予经验材料全新的生命力,引发读者更深入的思考。 标题:平实醒目,直击要点。标题作为经验材料的 “门面”,其制作至关重要。总体而言,标题需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方面要力求平实,让读者仅看标题就能迅速明晰材料所阐述的主题核心;另一方面要追求醒目,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眼球,使其留下深刻印象。在实际写作中,常见的标题制作形式丰富多样。其一为直接表述式,例如《关于开展技能培训工作的具体举措》,此类标题直白明了,读者一看便知文章围绕技能培训经验展开。其二是间接表述式,像《实施激励机制,提升员工工作效能》,既清晰展现了工作中的基本做法,即实施激励机制,又点明了最终目的与预期效果,即提升工作效能。其三是提问式,如《怎样有效推进项目进度管理工作?》,通过抛出问题,引发读者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下文内容。其四是对比式,例如《从团队业绩低谷到行业领先地位的跨越》,借助前后状况的鲜明对比,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思维震撼,使其对材料内容印象深刻。 二、素材——情况要真,挖掘要深 经验材料要靠事实说话。如果掌握的素材不充分,写起来就很费劲,即使勉强拼凑出来了也很难给人以启发。因此,要写出有价值的经验材料,首先要在调查情况、占有素材上下功夫。 围绕主题挖掘素材。收集和掌握素材,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目的很明确。如总结某项试点经验,因试点前已有具体方案,对要解决的问题、方法、步骤等都很清楚,只需要围绕主题,按照既定方案去了解效果和寻找事例,这样的素材比较好掌握。另一种是目的不很明确,往往只知道某单位某方面工作有特色,但具体有何特色并不清楚。这就需要通过初步调查,尽快把主题大致明确起来,然后再围绕主题去充分挖掘和占有素材。否则,很可能素材记了一大本,动笔写时全没用。 点面结合挖掘素材。点,是指典型事例;面,是指综合情况。有点无面,经验就缺乏说服力;有面无点,经验则缺乏感染力。因此,在挖掘素材的时候,既要注意掌握面上的情况——主要做法、综合效果、数字分析等;又要注意了解典型事例——能够说明主题和效果的具体人、具体事。尤其是对典型事例的前因后果,一定要深入了解、细致掌握,不可一听即过。这是因为,经验材料的生动性,往往取决于具体事例的典型性,“与其把十个例子点到,不如把一个例子写好”。 不带框框挖掘素材。经验从实践中来,观点从素材中来。带着思想框框去挖素材、找例子,很容易浅尝辄止。需要注意的是,这与围绕主题挖掘素材并不矛盾。因为明确主题后,只是为收集素材提供了大致方向,并不是要定下观点再去找事例。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同志习惯于先搭好架子再去了解情况,搜集素材时也喜欢在了解做法、体会上下功夫,这样很容易挖掘不深。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把重点放在了解典型事例和综合效果上。这方面的素材充分占有了,主题、观点、做法、体会等都可以从中产生。 三、结构——谋篇要精,布局要好 一份完整的经验材料,通常由开头、正文、结束语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结束语这一部分,如果不是在会上介绍,一般也可以舍去不写。 开头部分,一般先开门见山地对要讲的主题作个简要介绍,然后高度概括地介绍一下整体效果,由此再自然而然地引出做法来。 正文部分,常用的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横式结构,按问题的性质,从几个侧面和角度来说明,相互之间为并列关系。即一篇经验中的几点主要做法,通常是同等重要、平起平坐的,既不能互相代替,也不能出现遗漏。如,有份题为《从抓基层干部入手 促进<纲要>在连队贯彻落实》的经验材料,主要写了三条做法:第一,形成外界压力,增强基层干部高标准建设连队的责任感;第二,增强内在动力,调动基层干部争创先进连队的积极性;第三,提高自建能力,打牢基层干部抓好经常性工作落实的基本功。“压力”“动力”“能力”三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只有使基层干部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并有能力,才能把 《纲要》落实到基层。在处理并列关系上,必须注意,“并列只能是同等重要、同一层次上几个问题的并列”,不能把大小不一的问题相提并论。 另一种是纵式结构,按照事物发展过程来叙述,几个观点或做法,既互相联系,又逐步深入,相互之间为递进关系。如,有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具体写了三点做法:一是全面考核,力求选准配强;二是加强培养,努力提高素质;三是保持稳定,不断增长才干。这三点做法,逐步深入地回答了“选配—提高—稳定”这三个一环紧扣一环的问题。在处理递进关系上,必须注意,“递进只能按事物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顺序递进”,不能违背规律而任意颠倒。 无论采用何种结构形式,具体到每个问题或每个做法,一般都由“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三个要素构成。“为什么”,即提出问题,讲清目的;“是什么”,即回答问题,交代做法;“怎么样”,即运用结果,证实效果。 四、文字——行文要活,语言要美 一篇辞义相彰的应用文,能够给人以美感。而经验材料作为写作要求更高、表现手法更灵活的应用文,尤应在文采上下功夫,包括结构、句式、遣词的精心设计。当然,经验材料的写作毕竟不同于文学创作,应本着符合实际、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杜撰以及胡乱夸张,都应坚决予以摒弃。在具体写作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思想文字都要精。思想要精辟,抓住要害去点明主题,写出深度,防止一般化;文字要精练,三言两语就切入正题,引出下文,不要弯弯绕。 表述方式要灵活。要把讲究条理和力求活泼有机地结合起来。条理不清不行,但通篇“一是、二是”也容易显得死板,因为经验材料毕竟不是指令性文件,只有把条理与灵活这两者都照顾到,才能做到既思路清晰,又生动活泼。 进入角度要有异。在同一篇经验材料中,每个问题的进入角度最好有所区别。如果千篇一律都由“因此”“为此”引出做法,同样显得死板单调。为了避免雷同,有的可以从正面进入,有的可以从反面进入,有的亦可以从侧面进入。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