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在文字世界里的独特探索。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应根据不同的写作需求和自身的风格特点,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开头、内容与结尾,恰似独特探索的起点、途中风景与终点,开头有艺术,内容有构建,结尾有力量,各自承载着独特的使命,又紧密相连,共同构建起文章的大厦。掌握这三者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是每一位写作者的必修课和写作奥秘。今日以此为题,仅供参考。 一、开头的艺术 (一)开门见山式 方法:直接切入主题,简洁明了地阐述文章核心观点或事件。 举例:《读书的意义》一文开头:“读书,是一场心灵的修行,能拓宽视野,丰富思想。” 解析:开头没有任何铺垫,直接点明读书的意义,读者迅速抓住文章主旨,引发对读书这一话题的思考,适用于议论文、说明文等需要明确表达观点的文体。 (二)悬念式 方法:通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继续阅读。 举例:《神秘的包裹》开头:“那天,我收到一个没有寄件人的包裹,当我颤抖着双手打开它时,里面的东西让我目瞪口呆……” 解析:看到这样的开头,心中会立刻涌起无数疑问:包裹里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没有寄件人?这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迫不及待地往下读,以揭开谜底,常用于记叙文、小说等文体。 (三)场景描写式 方法:描绘一个具体的场景,营造氛围,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举例:《冬日暖阳》开头:“寒风凛冽,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整个世界银装素裹。而在小镇的街角,一家温暖的咖啡馆里,正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解析:通过对冬日雪景和咖啡馆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温馨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为下文故事的展开奠定情感基调,适合散文、记叙文等。 (四)引用式 方法: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谚语俗语等,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和说服力。 举例:《坚持就是胜利》开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的这句名言,从古至今激励着无数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解析:引用荀子的名言,既表明文章关于坚持的主题,又借助名人的智慧增强观点的可信度,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广泛应用于议论文、演讲稿等。 (五)提问式 方法:提出一个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促使他们在阅读中寻找答案。 举例:《幸福是什么》开头:“幸福,是每个人都在追求的东西。但究竟什么是幸福呢?” 解析:这个问题直接击中读者内心对幸福的思考,使他们带着疑问阅读文章,渴望从作者的阐述中找到自己对于幸福的答案,适用于各类文体,尤其是议论文和散文。 (六)对比式 方法:将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观点进行对比,突出差异,引发读者的兴趣。 举例:《传统与现代》开头:“在古老的小镇,青石板路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而在繁华的都市,高楼大厦彰显着时代的活力。传统与现代,在时光的长河中碰撞交融。” 解析:通过小镇的传统与都市的现代进行对比,展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引发读者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深入思考,常用于议论文、文化类散文等。 (七)故事导入式 方法:讲述一个简短有趣的故事,自然地引出文章主题。 举例:《诚信的力量》开头:“曾经,有一个小商贩在集市上卖菜,他总是缺斤少两。有一天,一位老人来到他的摊位前……” 解析:以小商贩的故事作为切入点,生动形象地引出诚信这一主题,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强文章的趣味性,适用于记叙文、议论文等。 (八)情感渲染式 方法:通过表达强烈的情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迅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举例:《故乡的思念》开头:“离开故乡已经多年,每当夜深人静,那熟悉的山水、亲切的乡音,就像潮水般涌上心头,让我思念得无法入眠。” 解析:作者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直白地表达出来,读者很容易被这种真挚的情感所打动,从而沉浸在文章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中,适合散文、记叙文等抒情性较强的文体。 (九)数据列举式 方法:列举具体的数据,以事实说话,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举例:《互联网的发展》开头:“据统计,截至2024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已超过5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0%以上。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解析:通过具体的数据,直观地展示互联网发展的规模和影响力,让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互联网话题有更清晰的认识,常用于说明文、议论文等需要阐述事实和观点的文体。 (十)类比式 方法:将陌生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进行类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举例:《量子力学初探》开头:“量子力学,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一个陌生而神秘的领域。但其实,它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拼图游戏,每一个量子现象都是一块拼图,只有将它们拼凑完整,才能看到宇宙的奥秘。” 解析:把抽象复杂的量子力学类比成常见的拼图游戏,使读者更容易理解量子力学的概念和研究方式,降低了阅读难度,适用于科普文、学术论文等专业性较强的文体。 (十一)假设式 方法:提出一个假设的情景,引导读者展开想象,从而引出文章的主题。 举例:《假如时光倒流》开头:“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你最想回到什么时候?是童年的无忧无虑,还是青春的热血激昂?” 解析:这种假设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让他们在脑海中构建起时光倒流的情景,进而思考自己的人生选择,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适用于散文、议论文等多种文体。 (十二)定义式 方法:对文章中涉及的关键概念进行定义,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为下文的论述奠定基础。 举例:《人工智能的未来》开头:“人工智能,是指由人工制造出来的系统所表现出来的智能,它涵盖了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多个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正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 解析:在开头对人工智能进行定义,让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核心概念有清晰的认识,避免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误解,常用于说明文、科技类议论文等。 (十三)背景介绍式 方法:介绍文章所涉及主题的相关背景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举例:《古代丝绸之路》开头:“在古代,由于交通和通讯的不便,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受到很大限制。然而,一条连接着中国和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却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解析:通过介绍古代东西方交流的背景,让读者了解丝绸之路产生的原因和历史意义,为下文对丝绸之路的详细阐述做好铺垫,适合历史文化类文章、记叙文等。 (十四)幽默风趣式 方法: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举例:《减肥那些事儿》开头:“我一直以为,减肥是一场和美食的短暂分手,没想到,这一分手就成了‘异地恋’,怎么也凑不到一块儿。” 解析:这种幽默的表达方式,将减肥这一常见话题以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让读者在欢笑中产生共鸣,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适用于生活类散文、随笔等。 (十五)象征隐喻式 方法:运用象征或隐喻的手法,通过具体的事物来暗示抽象的概念或情感,使文章富有深意。 举例:《希望之光》开头:“在黑暗的夜空中,一颗星星微弱地闪烁着。它虽小,却如同一盏希望的灯,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 解析:将星星象征为希望之光,用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出希望的力量,引发读者对希望这一抽象概念的深刻思考,常用于散文、诗歌等文学性较强的文体。 (十六)引用歌词式 方法:引用大家熟悉的歌词,借助歌曲的感染力和情感共鸣,引出文章主题。 举例:《青春之歌》开头:“‘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每当听到这首《童年》,那些青春的回忆就如潮水般涌来。” 解析:通过引用经典歌曲《童年》的歌词,唤起读者对青春岁月的回忆,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氛围,自然地引出关于青春的主题,容易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适用于记叙文、散文等。 (十七)回忆式 方法:以回忆的方式开头,将读者带入过去的时光,增加文章的情感厚度。 举例:《难忘的恩师》开头:“记忆的闸门缓缓打开,回到了那个青涩的年代。在校园的角落里,总有一个身影,默默地关注着我们,那就是我的恩师。” 解析:回忆的方式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与作者一同回到过去,感受到作者对恩师深深的怀念之情,适合记叙文、散文等抒情性文体。 (十八)展望未来式 方法:对未来的情景进行展望,激发读者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引发他们对文章内容的关注。 举例:《未来的教育》开头:“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禁畅想,未来的教育会是什么样的呢?是虚拟现实课堂,还是个性化的智能学习系统?让我们一起走进未来的教育世界。” 解析:通过对未来教育的展望,引发读者对教育发展趋势的思考,使他们对文章接下来关于未来教育的论述充满期待,常用于议论文、科技类说明文等。 (十九)人物对话式 方法:以人物之间的对话开头,营造出一种真实的场景感,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举例:《抉择》开头:“‘你真的决定好了吗?’他紧紧地盯着我,眼神中充满了关切。‘嗯,我想好了,这是我必须要走的路。’我坚定地回答道。” 解析:对话的形式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能够直接感受到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冲突,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想要了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适用于记叙文、小说等文体。 (二十)细节描写式 方法:对某个具体的细节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以小见大,展现文章的主题或情感。 举例:《母亲的手》开头:“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粗糙、干裂,布满了老茧和青筋。每一道纹路,都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艰辛。” 解析:通过对母亲手的细节描写,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母亲的辛勤付出和生活的不易,从这双手中折射出伟大的母爱,以小见大,引发读者对母爱的思考和共鸣,适合记叙文、散文等。 (二十一)新闻热点式 方法:结合当下的新闻热点事件,引出文章的主题,使文章具有时效性和现实意义。 举例:《网络暴力之殇》开头:“最近,某明星因一条微博陷入了网络暴力的漩涡,无数的谩骂和攻击铺天盖地而来。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网络暴力的关注和反思。” 解析:借助热点事件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意识到文章所讨论的网络暴力问题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社会价值,常用于议论文、时评等文体。 二、内容的构建 (一)逻辑清晰 方法: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文章内容,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因果关系、总分总结构等。 举例:在一篇介绍旅游经历的文章中,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描述出发、到达景点、游玩过程、离开景点的过程,让读者清晰地了解整个旅游行程。 解析:逻辑清晰的内容组织方式,能够使读者轻松跟上作者的思路,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不同的逻辑顺序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文章,选择合适的逻辑顺序是构建内容的关键。 (二)丰富具体 方法:运用具体的事例、数据、细节描写等,使文章内容充实、生动。 举例:在描写秋天的景色时,不仅仅说“秋天的景色很美”,而是具体描述“金黄的稻田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风吹过,稻浪起伏;枫叶红得像火,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解析:丰富具体的内容能够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描写,能够将抽象的概念或情感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三)突出主题 方法:文章的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围绕主题展开,避免偏离主题或内容松散。 举例:在论述“环保的重要性”的文章中,所有的论据和论述都要围绕环保这一主题,无论是列举环境污染的现状,还是阐述环保的措施,都要紧密服务于主题。 解析:突出主题能够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抓住文章的核心。如果内容偏离主题,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四)层次分明 方法:将文章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表达一个相对独立的观点或内容,层次之间过渡自然。 举例:在议论文中,通常会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层次。在分析问题时,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每个角度为一个小层次。 解析:层次分明的文章结构能够使文章的内容更加有条理,便于读者理解和把握。同时,自然的过渡能够使文章的层次之间衔接紧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五)情感真挚 方法:在文章中表达真实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引起情感共鸣。 举例:在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时,回忆与家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将自己对家人的爱和感激之情融入其中,如“每次回家,母亲总是早早地做好一桌我爱吃的饭菜,那熟悉的味道,是家的味道,也是爱的味道”。 解析:真挚的情感是文章的灵魂,能够打动读者的内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只有当作者投入真实的情感,文章才能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六)语言生动 方法: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引用诗词典故、使用形象的词语等,使文章语言富有文采和表现力。 举例:“时间像一把无情的刻刀,在父母的脸上刻下了岁月的痕迹”(比喻);“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探出了脑袋,好奇地张望着这个世界”(拟人);“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排比)。 解析:生动的语言能够为文章增添色彩,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富有韵味。修辞手法和诗词典故的运用,能够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