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参考网 网站首页 写作知识 查看内容

“开头-内容-结尾”写作技巧

2025-3-17 21:39| 范文参考网

  (七)制造波澜
  方法:在文章中设置一些情节的起伏、转折或悬念,避免平铺直叙,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举例:在记叙文里,讲述一个人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几乎要放弃,但在关键时刻得到了他人的帮助,最终实现了梦想。
  解析:制造波澜能够使文章的情节更加曲折动人,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紧张和期待的心情。这种起伏和转折能够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深化文章的主题。
  (八)多角度论述
  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主题进行论述,全面深入地阐述观点,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和立体。
  举例:在论述“科技对生活的影响”时,可以从正面影响(如提高生活效率、丰富娱乐方式等)和负面影响(如隐私泄露、人际关系淡漠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解析:多角度论述能够使文章的观点更加客观、全面,避免片面性。通过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同时也展示了作者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九)合理引用
  方法:在文章中恰当地引用他人的观点、研究成果、名言警句等,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举例:在写一篇关于教育的文章时,引用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观点,来论证自己关于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观点。再比如论述坚持的重要性时,引入司马迁忍辱负重撰写《史记》的事例,“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坚持完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解析:合理引用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阐述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更具权威性。引用的内容可以作为有力的论据,支撑作者的论点。同时,引用名人名言、经典事例等,还能为文章增添文化底蕴,提升文章的档次。
  (十)联系实际
  方法:将文章所讨论的主题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文章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性。
  举例:在探讨“低碳生活”的文章中,列举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的低碳行动,如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绿色出行(多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随手关灯等,让读者明白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低碳理念。
  解析:联系实际能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文章内容与自身息息相关,从而提高他们对文章的关注度和认同感。通过将抽象的理念或观点落实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中,有助于读者将理论转化为行动,增强文章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三、结尾的力量
  (一)总结全文式
  方法: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和总结,再次强调文章的核心观点,使读者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举例:在《论传统文化的传承》一文结尾:“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精神。我们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教育、宣传等多种途径,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解析:这种结尾方式能够强化读者对文章主题的印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适用于各种文体,尤其是议论文和说明文,能帮助读者梳理文章脉络,加深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
  (二)展望未来式
  方法:在结尾处对未来进行美好的展望,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给读者留下积极向上的印象。
  举例:《科技创新的未来》结尾:“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世界将充满无限可能。人工智能将更深入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为我们解决更多的难题;新能源技术将为地球带来更清洁的环境;太空探索将让我们揭开宇宙更多的奥秘。让我们携手期待这个美好的未来!”
  解析:展望未来式的结尾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憧憬之情,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这种结尾方式常用于议论文、科技类文章以及励志类散文,能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三)呼吁号召式
  方法:向读者发出呼吁或号召,希望他们采取某种行动,以实现文章所倡导的目标或理念。
  举例:《保护野生动物,刻不容缓》结尾:“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生存与我们息息相关。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拒绝购买野生动物制品,积极参与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活动,为这些可爱的生灵创造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
  解析:呼吁号召式的结尾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能够激发读者的责任感和行动力。它常用于议论文、倡议书等文体,通过强烈的情感表达,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四)引用名言式
  方法:在结尾处引用一句恰当的名言警句,借助名言的权威性和深刻内涵,进一步深化文章主题,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举例:《谈读书的乐趣》结尾:“正如苏轼所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仅能增长我们的知识,更能提升我们的气质和修养。让我们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享受读书带来的无尽乐趣吧!”
  解析:引用名言作为结尾,能够使文章更具文化底蕴和说服力。名言往往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智慧结晶,用它来总结文章,能够为文章增添亮点。
  (五)抒情议论式
  方法:将抒情和议论相结合,在表达情感的同时,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阐述,使文章富有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举例:《故乡的眷恋》结尾:“故乡啊,你是我心中永远的港湾,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无法割舍对你的眷恋。那熟悉的山水、质朴的乡亲,构成了我生命中最温暖的底色。故乡的一切,将永远在我心中闪耀,成为我灵魂深处最珍贵的记忆。我深知,这份眷恋,不仅仅是对一片土地的热爱,更是对过去岁月和纯真自我的深情回望。”
  解析:这种结尾方式既能够抒发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又能够通过议论深化文章的主题,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有更深刻的理解。它常用于散文、记叙文等抒情性较强的文体。
  (六)戛然而止式
  方法:在文章情节发展到高潮时,突然停止叙述,给读者留下悬念和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和回味文章的结局。
  举例:在一篇悬疑小说的结尾:“当他缓缓推开那扇神秘的门时,一道强光扑面而来……”
  解析:戛然而止式的结尾能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冲击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这种开放式的结尾方式能够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常用于小说、故事等文体。
  (七)提出问题式
  方法:在结尾处提出一个问题,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使文章的主题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
  举例:《关于人工智能的思考》结尾:“人工智能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那么,在未来,我们究竟该如何平衡人工智能的发展与人类自身的利益呢?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解析:提出问题式的结尾能够引导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主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这种结尾方式能够使文章的主题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对文章的内容回味无穷。
  (八)自然收束式
  方法:随着文章内容的自然发展,在叙述或论述结束时,自然而然地收尾,不刻意追求形式上的华丽,给人一种简洁、流畅的感觉。
  举例:在一篇描写一次简单旅行经历的文章结尾:“夕阳西下,我们带着满满的回忆踏上了归途。这次旅行虽然短暂,但那些美好的瞬间,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解析:自然收束式的结尾没有过多的修饰和渲染,却能给人一种真实、质朴的感觉。它适用于各种文体,尤其是记叙文和散文,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文章内容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九)类比延伸式
  方法:在结尾处通过类比的方式,将文章所阐述的主题与其他相关事物或现象进行联系和延伸,进一步深化读者对主题的理解。
  举例:《人生如茶》结尾:“人生就像一杯茶,初尝时或许苦涩,但细细品味,便能感受到其中的甘甜与醇厚。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如同茶叶在沸水中的翻滚,正是它们,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就像茶叶经过浸泡才能释放出香气一样,我们也在经历磨难后,才能绽放出生命的光彩。”
  解析:类比延伸式的结尾能够将抽象的主题形象化,通过与具体事物的类比,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同时,这种结尾方式还能使文章的主题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升华,有更深刻的感悟。
  (十)对比强调式
  方法:在结尾处再次运用对比的手法,强调文章所表达的观点或情感,使读者对文章的主旨有更鲜明的认识。
  举例:《城市与乡村》结尾:“城市的繁华,让人感受到现代文明的魅力;乡村的宁静,让人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城市的快节奏生活,给予我们奋斗的动力;乡村的悠闲时光,让我们找回内心的宁静。我们不应只看到城市的喧嚣,而忽略乡村的质朴;也不应只眷恋乡村的安逸,而错过城市的机遇。只有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找到平衡,我们才能拥有更加完整、美好的生活。”
  解析:对比强调式的结尾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文章的核心观点。这种结尾方式能够强化文章的表达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注意事项
  (一)开头避免冗长
  解释:开头过长容易让读者产生厌烦情绪,抓不住重点。简洁明了的开头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将他们带入文章的主题。
  举例:如果一篇文章开头用了几百字来描述无关紧要的背景信息,而迟迟不切入主题,读者可能在阅读过程中就失去了耐心。比如一篇关于美食的文章,开头却大篇幅讲述自己购买厨具的琐碎过程,而不是直接介绍美食本身,就会让读者感到困惑和无趣。
  (二)内容避免偏离主题
  解释:文章内容一旦偏离主题,就会使文章的逻辑混乱,让读者无法理解作者的意图。在写作过程中,要时刻围绕主题展开论述,确保每一个段落、每一句话都为主题服务。
  举例:在论述“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时,突然插入一段关于旅游景点的介绍,这就明显偏离主题。读者原本期待了解运动与健康的关系,这样的内容会让他们感到莫名其妙,影响文章的质量。
  (三)结尾避免仓促
  解释:仓促的结尾会使文章显得虎头蛇尾,无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结尾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认真构思,做到收束有力,余味无穷。
  举例:一篇议论文在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后,没有进行总结和升华,只是简单地说一句“这就是我的看法”就结束了,这样的结尾过于草率,不能很好地回应开头和总结全文,也无法让读者感受到文章的深度和价值。
  (四)语言风格保持一致
  解释:文章的语言风格应该在开头、内容和结尾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文章整体和谐统一。如果一会儿使用正式的书面语,一会儿又使用口语化的表达,会让读者感到突兀和不协调。
  举例:在一篇散文中,开头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自然风光,如“晨曦微露,青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而在中间部分却突然出现“这地儿可真美啊,老好看了”这样口语化的表述,就会破坏文章整体的美感和意境。
  (五)避免过度使用技巧
  解释:虽然各种写作技巧能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但过度使用会让文章显得刻意和做作。写作技巧应该为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服务,而不是为了技巧而技巧。
  举例:在文章中频繁使用排比句,每一段都刻意堆砌华丽的辞藻,却忽略了内容的真实性和逻辑性,这样的文章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有文采,但实际上空洞无物,无法真正打动读者。
  (六)注意文章的整体结构
  解释:开头、内容和结尾要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开头要引出主题,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论述,结尾要对主题进行总结和升华,三者缺一不可,且比例要协调。
  举例:如果开头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内容中却没有进行分析和解答,结尾也没有提及,就会使文章结构不完整。或者内容过于冗长,而开头和结尾过于简短,也会导致文章比例失调,影响阅读体验。
  (七)根据文体选择合适的方式
  解释:不同的文体对开头、内容和结尾的要求有所不同。议论文需要观点明确、逻辑严谨;记叙文需要情节生动、富有感染力;散文需要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在写作时,要根据文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写作方式和技巧。
  举例:在写议论文时,开头采用开门见山式提出论点,内容通过层层论证来支持论点,结尾总结全文并强调论点,这样的结构和方式符合议论文的特点。而如果在记叙文里采用过多的议论和说教,就会使文章失去故事性和趣味性。
  (八)考虑读者的感受和需求
  解释:写作的目的是为了与读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因此要充分考虑读者的感受和需求。语言表达要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于生僻或专业的词汇,除非是针对特定的专业读者群体。同时,要关注读者的兴趣点,用生动有趣的内容吸引他们的阅读。
  举例:如果一篇面向大众的科普文章,使用了大量专业术语而不加以解释,读者就很难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失去阅读的兴趣。相反,如果能够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例子来讲解科学知识,就能让更多的读者接受和喜爱。
  (九)认真修改和润色
  解释: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写完初稿后,要认真检查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反复修改和润色。检查是否存在错别字、语病,语句是否通顺,逻辑是否清晰,表达是否准确等问题。
  举例:初稿中可能存在一些用词不当的地方,如“他的成绩非常优秀,在班级里首屈一指,名列前茅”,“首屈一指”和“名列前茅”意思相近,属于用词重复,修改后可以使语言更加简洁准确。通过认真修改和润色,能够使文章更加完美,提升文章的质量。
12
来自:综合网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 fanwencankao.com 手机版 范文参考网 ( ICP备2024047168号 )

Email:fanwencankao@163.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