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主题开展党日活动,恰逢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即将到来,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国家安全与民族复兴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必须以更高站位、更深理解、更实行动,扛起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责任,让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思想中扎根、在实践中结果。 一、深学细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真理力量,筑牢“国之大者”的政治自觉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其理论深度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安全观的守正创新。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习近平总书记将这一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的系统论断,既回答了“为了谁”的价值问题,又阐明了“怎么干”的方法论。 回望十年实践,从南海维权到数据主权博弈,从疫情防控到反制外部制裁,党中央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导航仪”,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化解了系列重大风险。正如《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所指出:“国家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这要求我们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把维护国家安全作为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的试金石。 二、把握“十个坚持”的实践要求,锤炼防范风险的政治能力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十个坚持”,既是理论纲领,更是行动指南。其中,“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是根本原则。十九届中央国安委审议通过的《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规定》,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北京市组建千人宣讲团深入社区解读非传统安全案例,顺德区以“青年讲堂”强化法治思维,这些实践启示我们:只有将党的领导贯穿到风险研判、决策、处置全过程,才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工智能伦理失序、生物技术“双刃剑”效应、产业链“断链”风险等新挑战叠加,迫切需要我们提升“一叶知秋”的敏锐性。党员干部要善于从政治角度看待问题,例如,经济数据波动可能隐藏金融安全风险,网络舆情发酵可能威胁意识形态安全。这就要求我们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安全发展贯穿到改革攻坚、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各环节,做到“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 三、凝聚“人人有为”的全民共识,锻造坚不可摧的国家安全防线 国家安全不是“独角戏”,而是“协奏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十年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从无到有,普法活动从街头展板升级为“云端课堂”,14亿人民逐渐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司法部“普法进基层”覆盖超5亿人次,基层党员带头揭发电信诈骗案件,青年科研团队攻克芯片“卡脖子”难题……点滴行动汇聚成守卫国家安全的磅礴力量。 面向新征程,我们要以此次党日教育为契机,推动“大安全”理念落地生根。各级党组织要创新“党建+安全”模式,例如,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三会一课”,开展“安全风险排查”主题党日实践;党员干部要带头宣传《反间谍法》《数据安全法》,在社区、企业、学校播撒“安全种子”;每位同志更需从自身做起,严守工作纪律、保护敏感信息、抵制错误思潮,以“纤毫不能放松”的警惕性,让敌对势力无机可乘。 同志们!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基石,更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让我们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将今日所学转化为明日所为,共同筑牢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我就讲这些!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