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优化工作机制,提升制度执行刚性和质效 修订公务接待、会议管理、调研督查等制度,细化量化标准。明确公务接待人均费用标准,严格控制接待范围和陪餐人数;规定会议时长,压缩会议议程,提高会议效率,确保会议时长较之前压缩20%以上。建立制度执行监督机制,定期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推行"一线工作法",领导班子带头下沉基层调研,每周至少安排一天时间深入基层单位、社区和企业,了解实际情况,倾听群众呼声。建立群众诉求"接诉即办"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登记和处理,明确办理时限和责任人,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解决民生问题。 开展"文山会海"专项整治,实行文件会议总量控制,严格审核文件和会议的必要性,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坚决不发,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推广无纸化办公和视频会议,减少纸质文件的印发和现场会议的召开,年内压减重复报表30%以上,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四)创新监督机制,构建内外联动监督格局 成立专项督查组,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对重点领域开展明察暗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反馈,要求相关部门限期整改。建立督查问题台账,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拓宽群众监督渠道,设立"作风问题随手拍"平台,方便群众随时随地对身边的作风问题进行举报。聘请人大代表、企业代表、群众代表等担任特约监督员,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运用大数据分析公务支出、公车使用等数据,建立预警机制,精准识别异常情况,防范"隐形变异"问题。通过对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线索,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打造示范引领,选树先进典型营造良好氛围 开展"作风建设标兵"评选活动,制定科学合理的评选标准和程序,对真抓实干、群众认可的干部给予表彰奖励,优先提拔使用。通过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激励广大干部向先进学习,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组织优秀党员干部开展"作风故事分享会",让他们分享自己在工作中践行XX精神的经验和体会,以身边人、身边事强化示范效应,让广大干部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实际成效。 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栏、内部刊物等阵地,广泛宣传整改成效,及时发布工作动态和典型案例,让群众了解单位在作风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整改实效 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分工,制定整改台账,细化任务分工,将整改任务分解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实行"销号管理",确保责任到人、时限到天。定期召开整改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整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整改工作顺利进行。 (二)强化跟踪问效,确保整改到位 建立整改"回头看"机制,每季度开展整改成效评估,对整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严肃追责,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问责处理,确保整改工作不走过场。整改结果纳入年度述职评议,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注重成果转化,建立长效机制 及时总结整改经验,对整改过程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归纳提炼,将行之有效的措施固化为制度规范,形成《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制度得到严格落实,推动XX精神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形成常态化的作风建设工作格局。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