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第19课《咕咚》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2024-5-18 23:05| 范文参考网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2.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的道理。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1.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抓住个别词语说一句话。
  2.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什么是“咕咚”吗?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节课我们继续一起去探秘。(课件出示:咕咚)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生字、新词,以及课文的整体内容,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 研读课文,明白事理
  1.看图学习第1、2自然段。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插图1)
  课件出示:
  这幅图讲了什么?(兔子听到木瓜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教师引出“熟”:小朋友们吃过木瓜吗?木瓜甜甜的,你们看,木瓜的皮金黄金黄的,这样的木瓜就是熟了的。谁知道跟“熟”意思相反的词?(生)
  (3)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掉进湖里,发出了怎样的声音——咕咚。重点指导长句子的朗读。(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齐读第1自然段。
  (4)师:小动物们听到“咕咚”的声音,都是怎么做的呢?先看看兔子吧!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
  (5)小兔子听到“咕咚”的声音有什么表现?(预设:吓了一跳)
  (6)小兔子吓了一跳后,做了一个什么动作?(预设:拔腿就跑)仔细看一看图,你们知道“拔腿就跑”是怎样跑吗?谁来做一做动作表演一下?(跑得很快,听到咕咚声马上就跑)(板书:跑)
  指导朗读(我好像看见了一只跑得特别快的兔子。这只兔子跑得真快啊!哇!一溜烟就跑了,跑得好快!)咱们一起读好这一句。(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
  l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l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兔子为什么要拔腿就跑呢?(因为兔子吓了一跳,好害怕,他觉得“咕咚”可怕极了)
  (7)指导朗读兔子的话:“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①请你来当当这只兔子,读一读。(我听出来了,兔子在叫呢,他好害怕)
  ②谁再来当当这只害怕的兔子,叫一叫?
  ③兔子,你为什么这么害怕?你以为“咕咚”是什么东西呀?(预设:妖怪、怪兽、水怪……)
  兔子兔子,有一只水怪在后面追你呢,你害怕地叫了起来——学生读。
  (8)点拨:这是一只多么慌张、多么胆小的兔子啊——齐读。
  2.看图学习第3、4自然段。
  (1)导语: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听见了兔子的叫声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请大家看看第2幅插图,读读课文,并圈画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2)学生交流,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l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l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l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①对比学生提取的信息,进行关键信息提取指导。(板书:跟着跑 也跟着跑)
  ②抓住关键词句(句子中加着重号)和感叹号,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3)看图想象当时的场面,可以用哪一个词语形容?
  ①学生交流想象。预设:乱糟糟、慌成一团、热闹……
  ②抓住文中“热闹”一词,再次引导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4)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
  (5)引导学生比较“兔子”“小猴子”“大伙”说的话。
  课件出示:
  l“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l“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l“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师:动物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预设: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其他的动物以为“咕咚”吃他们来了。他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6)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子”“大伙”说的话。
  (7)过渡:就这样,很平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庞大的动物也跟着跑起来。
  3.看图学习第5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3。
  课件出示:
  图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野牛拦住了大伙,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指名读第5自然段。
  (2)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野牛”,扩词“野”,认识里字旁。
  (3)指名演示“拦”的动作,体会提手旁的字的用法。
  (4)说话练习: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表达野牛的问话。
  课件出示:
  野牛先问__________,再问___________,最后问__________。
  (5)引导学生体会野牛问话的语气。(野牛问话的语气应不慌不忙)
  (6)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4.看图学习第6、7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4。
  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咕咚” 是什么,大伙都笑了)
  (2)出示课件。(课件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师生合作读课文第6、7自然段。
  (3)师: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他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十分可笑,所以笑了)指导学生再读,读出可笑的语气。
  (4)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偏听偏信,人云亦云,遇事要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的真相。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联系实际想象说话,师生互动,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板块三 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再次看图,回顾整篇文章,分小组试讲故事,小组推选代表上台讲故事。
  2.以8个同学为一组,戴好“木瓜”和7种动物的头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3.讨论:如果我们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办?(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演故事,完成了由书本语言到自我语言的读书内化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其中的道理: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使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教学反思
  《咕咚》是一篇图文并茂的民间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浅显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主要采用了以下指导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形象有趣、富有悬念的东西最能吸引其注意力。于是,我由学过的课文《动物王国开大会》导入新课,通过讲故事创设一个童话情境:动物声和咕咚声。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声音?接着板书:咕咚。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围绕“咕咚”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开启学习之旅。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2.图文结合,培养能力。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借助图画复述课文,讲故事,进行角色表演,训练层层递进,要求逐步提高,类文链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借助图画阅读”的方法。同时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联系实际想象说话,师生互动,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12
来自:综合网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 fanwencankao.com 手机版 范文参考网 ( ICP备2024047168号 )

Email:fanwencankao@163.com

返回顶部